业内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疑惑,
大蒜素、
大蒜辣素、蒜氨酸是否同属一种物质,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对此,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采访了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的陈坚教授。他从1990年就开始研究
大蒜系列产品,在
大蒜行业有着很深的造诣。
陈教授表示,“国内许多非专业人士对此混淆了很多年”,现在应该澄清事实真相。
多国学者经过近三十多年研究确认蒜氨酸(Alliin)及蒜氨酸经蒜酶(Alliinase)催化酶解产生的
大蒜辣素(Alliicin,2-propene-1-sulfinothioic acid S-2-propenyl ester)是
大蒜及其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都法定蒜氨酸和
大蒜辣素作为质控指标。
产生上述误解的源头是1996年原上海第二制药厂郎彝江等人从水蒸汽蒸馏
大蒜精油中分离并人工合成了“二烯丙基三硫醚(Diallyl trisulfide)”,分子式“C3H5SSSC3H5”,获得“沪卫药准字(1981)第0074号批号(
大蒜有效成分研究,中草药通讯,1981; 12(1):4)。地标升国标时定名为“
大蒜素(Allitridum,)”。使许多人误认为此“
大蒜素”是鲜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实鲜蒜中不含、也无法从鲜蒜中提取“
大蒜素”(二烯丙基三硫醚),此化合物仅仅是蒜氨酸及
大蒜辣素分解产物中含量极低的一种成份,定名为“
大蒜素”引起了许多误导,是不适当的。
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
大蒜条目中的含量测定,采用人工合成的“
大蒜素”作为对照品。显然是一个错误,无法保证
大蒜药材或其制剂的质量。因为天然种植的
大蒜中不含“
大蒜素”。况且没有单位可以提供从鲜蒜中提取的“
大蒜素”对照品。应该尽快纠正,与国外的标准并轨。
经测试,目前临床应用的
大蒜素胶囊或
大蒜素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并不是“二烯丙基三硫醚”单一成分,而是一组混合物。
由于
大蒜素、
大蒜辣素、蒜氨酸三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它们的功效不可能一致。切不可误用。
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利用“新疆
大蒜”这一优势资源,联合中国医科大学等单位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药用
大蒜及系列产品(包括植物提取物、多种特殊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及药品。目前,多数产品正在报批或即将报批,预计明年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另外,该企业还正在筹建新疆
大蒜GAP基地,以从源头上保证新疆
大蒜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