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是指可以选择性刺激肠道中已定植的有益菌群的繁殖或活性的一种膳食补充剂。成功的益生元应是在通过上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消化而能被肠道菌群所发酵的。最重要的是它只是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而不是有潜在致病性或腐败活性的有害细菌。市场上常见的低聚异麦芽糖(IMO)、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木糖(XOS)、低聚乳果糖(LACT)、大豆
低聚糖(SOS)、菊粉(Inulin)等都属于益生元的范畴
[1]。
这些
低聚糖虽属益生元,但其结构、组成及糖苷键的差异是否会导致益生元效果的差别呢?纵观各种研究报道,多数是以空白组为对照而体现其益生元效果,鲜见以各种益生元效果相互比较的研究。由于研究基础(试验方法、研究对象、检测指标等)的不同,不同益生元的效果难以比较。通过众多文献搜索,获得了不同益生元相互比较的研究文献(含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并进行归纳分析,得到较为客观、科学、准确的结论,为广大消费者和食品厂商提供一定的参考。
依据现有文献的试验方法来看,评估益生元的效果大多采用的指标为:对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效果;对有害菌(如梭菌)的抑制和潜在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等)的非增殖效果;被肠道菌群代谢后的产酸量和产气量。不同功能性
低聚糖的益生元效果比较如下:
1、对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
一般而言,肠内双歧杆菌共有8种,其中以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的数量最多。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肠内双歧杆菌,其组成和比例有一定不同。如儿童阶段主要是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青壮年和老年人肠道中则主要是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随着年龄增长,或不良饮食习惯及疾病等的影响,肠内双歧杆菌数量和比例很有可能会大幅下降,不利于人体健康状态的保持。
众多研究
[1-8]已分别证实: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有明显的双歧杆菌增殖作用。Rycroft
[6]等的体外发酵研究表明,七种
低聚糖都能明显增殖双歧杆菌的前提下,增殖程度上略有差异(见图1)。具体地说,肠内的5种双歧杆菌对不同
低聚糖的可利用性和利用率也各有不同(见表1)。Claire等
[7]的研究表明,低聚半乳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是能被各种双歧杆菌良好利用,且增殖率较高的益生元,但后者被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利用程度更高。而低聚木糖除了可被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所利用外,其它双歧杆菌的可利用性都较差。因而,低聚半乳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是适合各年龄阶段人群食用的益生元。
3、对有害菌(包括兼性菌)的抑制效果
人体肠内的有害菌主要指梭菌。此外,一些兼性菌在机体健康出现状况时,也会转化为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拟杆菌等。成功的益生元不仅要能够增殖有益菌,还要能抑制有害菌的增殖。
通过体外试验[5,6,10]和人体临床研究[2,4,8,10]等的证实:低聚异麦芽糖对有害菌梭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潜在致病菌(如肠杆菌、肠球菌)无增殖作用(见表4)。与低聚异麦芽糖一样,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对有害菌及兼性菌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6,9,12](图2)。
4、被肠道菌群的代谢情况
益生元食后直达大肠,在结肠中被大肠菌群发酵为能源而利用,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主要是醋酸、丙酸和丁酸以及乳酸和气体。
(1)产酸量
肠道菌群代谢食物所生成的有机酸,一方面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可降低肠道pH值,形成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环境,从而有效抑制肠道腐败,并提高对矿物元素的吸收率,促进肠道蠕动而有利于排便。一般乳酸杆菌只生成乳酸,而双歧杆菌主要产醋酸和少量乳酸。益生元被肠道菌群代谢后也会生成大量有机酸,使肠道pH值降低[6,8]。其中,以低聚半乳糖、乳果糖的产酸量最大,菊粉的产酸量最小。益生元被代谢后的各种有机酸的产生量为:醋酸LACT、GOS、SOS>FOS、IMO、XOS> Inulin;乳酸GOS、SOS>XOS、IMO、LACT>FOS、Inulin;丙酸LACT、Inulin、XOS、FOS>SOS、GOS>IMO[6]。
(2)产气量
人体肠道内除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之外,几乎所有其他的菌群都能够产气,使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胀气和放屁现象。益生元被肠道菌群代谢后,可产生一定量的气体如CO2、H2、CH4等。各种益生元由于糖苷键和组成的差别,会被不同类型的产气菌利用,产生的气体也会有差别。
Rycroft等[6]通过体外试验比较了不同益生元的总产气量,发现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半乳糖是众多益生元中总产气量最少的;而菊粉是总产气量最大的一种(见图3)。另外,Oku等[11]就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三种益生元的氢气产生量进行了临床验证,不论是10g/d还是20g/d的食用剂量,都是低聚果糖的产氢气量最大,而低聚异麦芽糖的产氢气量最少(见图5、6)。
二、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在进入大肠后,都能被肠道菌群选择性地发酵(主要是被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所利用,不被有害菌利用),因而都是十分优秀的益生元。它们的主要差异在于被肠道菌群利用程度不同,具体表现在对不同有益菌的增殖程度、有害菌受抑制程度、产酸量和产气量等方面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可针对这些
低聚糖的差异特点,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和食品种类选择最适宜的益生元品种,比如:
1、对于发酵型乳制品,可选择更能促进某菌种生长的益生元(参考表1、表3),帮助并协同该菌种最大化发挥对人体的健康作用。
2、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群体,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及配方食品的开发过程中,可选择能全面增殖双歧杆菌,且增殖率较高的益生元,如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
3、对于中老年人群体,鉴于其便秘和肠道老化症状十分严重,可考虑选择能集益生元和膳食纤维效果于一体的
低聚糖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等,帮助中老年人恢复健康。
4、对于对肠胃胀气较为敏感的人群,可适当避开食用大豆
低聚糖、低聚果糖等容易胀气的益生元,而选择产气量最少的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等。
总之,针对不同的食品种类和消费群体需求,都有对应的最适益生元。不能说“某种益生元是最好的益生元”,而只能说哪些是适用范围较广的益生元。因此,消费者在面对不同益生元时一定要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胡学智等译.益生元开发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Kaneko T, Kohmoto T. Effects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Intake on Defecation and Intestinal Environment in Healthy Volunteers[J].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of Japan,1993,44(4):245-254
[3]Kaneko T. Effects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Polymerization on Human Fecal Bifidobacteria[J].Biosci.Biotech.Biochem.,1994,58(12):2288-2290
[4]付萍,冉陆,赵熙.不同剂量异麦芽
低聚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试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04)
[5]Shu Y T,Effect of High-content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on the Growth of Bifidobacteria[J] .Thesis for Master of Science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Tatung University,2004
[6]Rycroft C.E, M.R. Jones, G.R.Gibson. A comparative in vitro evalu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of prebiotic oligosaccharides[J].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1, 91, 878-887
[7]Claire L.V, Gibson G.R. and Rastall R.A. Carbohydrate preference, acid tolerance and bile tolerance in five strains of Bifidobacterium[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 2006 ,(100) :846–853
[8]周景欣,袁杰利.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作用效果的研究.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凌关庭.保健食品原料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第322页
[10]顾清,杨溢,江国虹.异麦芽
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J].卫生研究,2003,32(1):54-56
[11]Oku T, Nakamura S. Comparison of digestibility and breath hydrogen gas excretion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 galactosyl-sucrose, and isomalto-oligosaccharide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Eur J Clin Nutr.2003,9;57(9):1150-6
[12]郑建仙.功能性
低聚糖[M].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