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应用 > 其他活性物质技术 > 详细内容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1/11/8  阅读次数:4015  字体大小: 【】 【】【

3.1 有机溶剂萃取法[3]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的溶剂萃取可达到精制纯化目的。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等,一般采取乙醇为提取溶剂。高金燕等以西芹作为测试样品,使用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按西芹鲜重与提取剂的比例(w/v)1﹕2 ,在 80 ℃下回流提取 2~4 h,西芹样品中的黄酮物质被提取的量较多,提取效果较好。
3.2 碱性水提法[3]
黄酮类成分大多具有酚羟基,可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浸出,浸出液经酸化后析出类黄酮化合物。张永煜等根据葛根黄酮结构中酚羟基易溶于碱水的性质,应用饱和氢氧化钙水溶液,分别以 8 倍量
提取 1 次及 6 倍量提取 2 次。
3.3 超声提取法[3]
此法也是一种较新的方法,具有能耗低、效率高、不破坏有效成分的特点。在较低温度下,超声可以强化水浸提效率,达到省时、高效、节能的目的。梁惠花等运用超声技术从油菜蜂花粉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可提高黄酮得率,大大缩短提取时间。
3.4 微波法[3]
此法一般作为前处理,具有可降低机溶剂浓度、缩短提取时间及提取率高等特点。李嵘等人曾用微波法提取过银杏叶中的黄酮甙,他们发现溶剂萃取前对原料和水的混合液进行短时间微波处理,能大大提高黄酮提取率和缩短溶剂萃取所需的时间。
3.5 超临界萃取法[3]
随着国际上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迅速发展,用该技术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愈加广泛。与有机溶剂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等优点。陈从贵、潘见、张宏康等研究探讨超临界 CO2提取分离银杏叶药用成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出溶剂浸提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结合的生产工艺,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保证产品质量。

4、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4.1   Fries重排法合成黄酮[8]
该方法先用芳基丙炔酸将酚酯化,所得到的酯经过Fries重排得到含有炔基的邻羟基苯乙酮结构的化合物,然后进行环合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反应过程见Scheme 1。
  
Scheme 2
1986年Garcia等人运用Scheme 1的方法合成了黄酮类化合物.该反应虽然条件温和,但产率较低(10% ~25% ),不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4.2碘催化环合法合成黄酮
1994年和1996年, Cavaleiro等人报道了在中性条件下,碘催化查耳酮衍生物环合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反应路线见Scheme 2[8]

  
Scheme 2
2003年,李敬芬等人在酸性条件下,碘催化查耳酮衍生物环合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反应过程见Scheme 3[9]。
  
Scheme 3
HideyoshiMiyaka等人也运用了此法合成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溶剂优化试验,发现三乙二醇为最佳溶剂并讨论了碘催化反应的机理(Scheme 4) [10]。
  
Scheme 4
在碘催化环合合成黄酮的过程中,操作繁琐,路线长,后处理较麻烦,产率不高。
4.3固相负载催化环合法合成黄酮[8]
随着固相负载催化在有机合成的应用不断扩大, 2005年,Kucukislamoglu等人采用NaHSO4-SiO2为催化剂催化β-丙二酮环合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反应路线见Scheme 5。此路线催化剂NaHSO4-SiO2合成简单,可以回收再利用,催化产率高,反应时间短,成本低,体现了当今绿色合成的特点,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Scheme 5
4.4微波辅助合成法合成黄酮[10]
2006年,Lamba等人改进Baker-Venkataraman重排反应来制备黄酮的前体β-丙二酮,同时利用微波辅助合成,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产率.反应路线见Scheme 6。
  
Scheme 6
4.5有机碱DBU (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催化环合法合成黄酮[9]
1997年Riva等人在用DBU催化取代邻羟基苯乙酮与酰氯反应时得到了3位取代的类似黄酮类化合物,反应过程见Scheme 9.Ganguly等人[25-26]根据这一启示,采用Scheme 9路线,合成了3位取代酰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发现DBU催化取代邻羟基苯乙酮与酰氯反应可以很好的得到黄酮类衍生物,也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脱去3位的取代基.实验表明,取代邻羟基苯乙酮先分别与两分子的酰氯发生反应,然后进行环合生成黄酮类化合物。DBU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产率也很高,但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存在一个缺点,DBU必须与反应物等摩尔量;此外,DBU价格较高,进而增加了成本,不利于工业生产。
  
Scheme 7
4.6查尔酮途径
该方法与Baker-Venkataramann法不同之处在于先合成查尔酮,再经查尔酮的环氧化,最后在酸性条件下重排得黄酮化合物。Zhao等通过查尔酮的碘代、热火环合得到8-碘代黄酮,再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双黄酮化合物。Tokunaru等报道了由查尔酮途径以3,6-二羟基-2,4-二甲氧基苯乙酮和4-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缩合得到查尔酮、查尔酮氧化重排得缩醛、缩醛环合、脱甲基化等步骤合成了5,6,7-三羟基异黄酮及5,6-二羟基-7-甲氨基异黄酮。孙等[11]报道了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间甲氧基苯酚为原料,分别经过异戊烯基化和保护羟基以及甲醛化,保护羟基,再通过缩合、环化、去甲氧基甲基等七步反应的4’,5,7-三羟基-2’-甲氧基-6,8-二异戊烯基黄烷酮的全合成[2]。
4.8Baker-Venkataramann法
Baker-Venkataramann法是当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经典方法。在该方法中,一般是将2-羟基苯乙酮类化合物与芳甲酰卤在碱作用下形成酯,然后酯再用碱处理发生分子内Claisen缩合(即Baker-Venkataramann重排),形成β-丙二酮化合物,β-丙二酮化合物再经酸催化闭环而成黄酮化合物[2]。
Anthoni等用Baker-Venkataramann法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2,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分别经碱性缩合、重排、环合水解及选择性甲基化合成了天然抗菌活性成分5-羟基-7,2’,4’,5’-四甲基黄酮及其衍生物[2]。
Lin等在1997年首次报道了经Baker-Venkataramann法的(R)-和(S)-5,5’’-二羟基-4’,4’’,7,7’’-四甲氧基-8,8’’-双黄酮的对映体选择性合成;该合成的关键步骤在于CuCN中间体的分子间氧化偶合及Friedel-Crafts重排[2]。
Bois等在1999年报道了一步合成5-羟基黄酮化合物的改进方法。先将2,6-二羟基苯乙酮用过量的碳酸钾在丙酮中处理10min,后向该反应处理物中加入芳香族酰氯,再将混合物搅拌回流24h,经用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10]。
研究显示,一些A环上含氨基的黄酮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2]。Deka等利用N-(乙酰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三氟乙酰胺为原料,分别经过脱甲基化、苯甲酰氯酯化、t-BuOK/THF中回流、脱保护基得到A环带氨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
Yu等以2,4-二羟基苯乙酮和苯甲醛为原料,分别经过异戊烯基化、羟基保护、缩合、环化、去保护基等5步反应成功合成了补骨脂二氢黄酮[9]。
Yang等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异戊烯基取代、选择性保护羟基、Mitsunobu反应、Claisen重排、羟醛缩合、催化环化及去保护基等步骤,首次完成了天然异戊烯基黄烷酮Cudraflavanone B及(±)-5-O-甲基-6-(2’’-异戊烯基)-7,2’,4’-三羟基黄烷酮的全合成[2]。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