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缺乏它们有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生成。如缺乏铁,可以导致铁贫血症的生成;缺乏碘,有可能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的生成等。而适量摄取
微量元素可预防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龋齿等多种疾病。
本章将对人体必需的14种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健康的关系和食物的来源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它们,做到“心中有数”。
1.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微量元素属于矿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但是人体所需的
微量元素并不多。目前被确定对人体有益,且必需摄取的
微量元素有十四种,包括:铁、铜、锌、锰、铬、钴、钒、锡、镍、钼、碘、氟、锡、硅。当体内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或者人们参加外界运动时,它们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并且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健康的关系和食物来源三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帮助读者了解它们。
一、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微量元素通过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各种生物和化学反应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例如促进多种酶的合成,并且增强酶的活性,而酶是机体进行各种活动、维持生命运动的基础。此外它们还具有抑制自由基、抵抗氧化、参与激素合成、进行信息传递、维持细胞生命力以及人体感官功能的正常发挥等作用。
人体内长期缺乏
微量元素或者各种
微量元素含量失调,就有可能阻碍生长发育、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引发多种疾病(如贫血、癌症)等。因此,人们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正常参加各种活动,就要学会合理摄取
微量元素。
二、
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很重要,如果摄取不当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生成,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例如
微量元素铁具有造血功能,严重缺乏就有可能患有各种贫血症;
微量元素锌能够促进酶的合成,并且参与多种生理活动等,儿童缺乏它会严重阻碍生长发育,孕妇缺乏它会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
微量元素碘能够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严重缺乏时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疾病的生成;等等。
微量元素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有时缺乏一种
微量元素就有可能生成多种疾病,如缺乏
微量元素锌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有可能导致生殖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受损等。
三、
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源
微量元素的存在范围十分广泛,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
微量元素。如大米、小米、小麦、玉米等天然谷物;菠菜、萝卜、生菜、黄瓜、芹菜等蔬菜;苹果、甜橙、哈密瓜、西瓜等水果;杏仁、榛子、核桃、松子等坚果;鱼类、虾、蟹等水产品;还有动物肝脏和肉类等食物。只是它们的
微量元素含量和种类有所区别罢了。因此,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学会合理、均衡搭配食物,获取充足的
微量元素,以保障身体健康。
2.
微量元素铁与健康
铁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远古时代铁制工具的使用也说明了这一点,现今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铁锅、铁铲、菜刀等厨具。同时铁还是最早发现为人体所必需且含量最多的
微量元素,它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血红素类,主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酶类;另一种是非血红素类,主要包括乳铁蛋白、运铁蛋白、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和部分酶类。
1.生理功能。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显著的补血功效;能够增强白血球抵抗病菌的能力;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参与氧气的运输过程,把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2.与健康的关系。人体内缺乏
微量元素铁主要会导致各种贫血症的生成,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心悸,头晕,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身体虚弱,指甲凹陷、脆弱等症状,并且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下降。婴幼儿缺铁不仅影响到身体的生长发育,也会阻碍智力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心智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