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末):保健食品主要是以滋补品为主,而且大部分是以酒为载体的药酒。
(2)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保健逐渐成为时尚,保健食品行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3)信任危机阶段(2001年-2003年):保健食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信任度不断降低,保健食品行业陷入暂时的危机。
(4)复兴发展阶段(2003年-今):2003年的SARS让消费者重新建立了对保健食品的信心,需求有了极大的增长。同时,国外保健食品巨头纷纷以高姿态进入直销,整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行业产值为300亿元,2004年增长到400亿元,2005年超过500亿元,近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均在20%以上。
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而且也逐渐被消费着关注和青睐。目前,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2.1企业数量较多,企业规模正在增大
虽然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但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年底中国约有2000家保健食品企业,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在1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占6.66%,投资在10万元至1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在逐年提高。
2.2产品数量较多,种类丰富
截止2010年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10606个保健食品,其中国产保健食品为9971个,进口保健食品为635个。2010年前7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427个保健食品,其中营养素补充剂115个,功能类食品312个。在中国保健品原料中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真菌类、益生菌类、生物活性物质类几种,保健品种类相对丰富。
2.3新产品开发卓有成效
近几年新产品的数量增长非常迅速,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仅2010年一年,批准的新保健食品数量就达550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赤藓糖醇等功能糖(醇)为配料开发的新产品。
2.4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国家和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政府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加大对保健食品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或者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使得保健食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2.5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2009年功能性食品年产值1000亿元,销售额已跃居全球第二。2010年5月功能性食品进出口额2888万美元,同比上升55%。
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加。由于肥胖病、亚健康、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亚健康状况的增多,使得学者和大众更加关注饮食和健康的关系。现代科学已经搞清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种种疾病的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条件和发挥食品本身生理调节功能而达到健康的目的成为可能,而人民大众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希望通过食疗来达到健康的目的,因此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4]
2.6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慢性疾病预防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规划中,成为我国预防医学的首要目标,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这表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并将在这方面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投入,8500亿元中的20%将用于公共健康教育,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将表现在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和保健消费预算的增加。由此可见,国家对保健食品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5]。
2.7六大问题亟待解决
如前所述,我国的功能性食品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正是处于这一阶段,使得功能食品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匀:中国保健食品消费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2)产品类别集中:产品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排毒养颜、健脑益智、减肥、补肾等方面,与目前一些发生率较高的亚健康类疾病相关的保健品很少,大部分还处于研究阶段。
(3)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不够。上市公司所占比例较少,企业在资金实力、创新技术和营销模式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4)产品质量参次不齐。一些大企业产品质量有保证,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5)国外品牌的挑战。国外品牌保健品强势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面临激烈的竞争。
(6)功能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更加科学、严禁的功能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