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应用 > 维生素与矿物质技术 > 详细内容
维C的提炼技术
发布时间:2011/10/18  阅读次数:3234  字体大小: 【】 【】【
       目前,工业上生产维生素C采用二步发酵法,此法是在1975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出来的,属我国首创。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可以分为发酵、提取和转化三大步骤。即先从D-山梨醇发酵,提取出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再用化学法转化为维生素C。
       第一步发酵:黑醋酸菌(Acetobactersuboxydans)经种子扩大培养,接入发酵罐,种子和发酵培养基主要包括山梨醇、玉米浆、酵母膏、碳酸钙等成份,pH 5.0~5.2。醇浓度控制在24~27%,培养温度29~30 ℃,发酵结束后,发酵液经低温灭菌,移入第二步发酵罐作原料。D-山梨醇转化L-山梨糖的生物转化率达98%以上。
       第二步发酵: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oxydans,小菌)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大菌)混合培养。生产维生素C的发酵罐均在100 m3以上,瘦长型,无机械搅拌,采用气升式搅拌。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的成份类似,主要有L-山梨糖、玉米浆、尿素、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等,pH 值为7.0。大、小菌经二级种子扩大培养,接入含有第一步发酵液的发酵罐中,29~30 ℃下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搅拌,培养72h左右结束发酵,L-山梨糖生成2-酮基-L-古龙酸的转化率可达70~85%。
       2-酮基-L-古龙酸的分离提纯:经二步发酵法两次发酵以后,发酵液中仅含8%左右的2-酮基-L-古龙酸,且残留菌丝体、蛋白质和悬浮的固体颗粒等杂质,常采用加热沉淀法、化学凝聚法、超滤法分离提纯。传统工艺是加热沉淀法,发酵液经静置沉降后通过732氢型离子交换树脂柱,调节pH至蛋白质等电点,并加热使蛋白质凝固,然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出菌丝、蛋白和微粒,清液再次通过阳离子交换柱,酸化为2-酮基-L-古龙酸的水溶液,浓缩结晶后得到2-酮基-L-古龙酸。
       2-酮基-L-古龙酸的化学转化:将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转化为维生素C,常采用碱转化法。2-酮基-L-古龙酸在甲醇中用浓硫酸催化酯化生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加NaHCO3转化生成维生素C钠盐,经氢型离子交换树脂酸化得到维生素C。粗品经结晶精制得维生素C成品。
来源:功能食品配料网
上一篇:维C的发展历程 下一篇:维C的功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