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详细内容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食物强化政策
发布时间:2011/1/5  阅读次数:1511  字体大小: 【】 【】【

       我们要充分相信国家所推行的食物强化政策。
  
       首先,食物强化是安全的,因为通常会选择那些人体自身食用量可预计、可控制的食物作为营养强化的食物载体。
  
       其次,强化铁酱油中的铁、碘盐中的碘等营养强化剂的确定是根据我国居民营养调查结果并参考了各国成功经验,在添加量上既考虑了我国居民不同种类营养素的缺乏量,也考虑了RNI(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并且,营养强化剂的种类、数量还是在综合考虑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差异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
  
       民以食为天,一句古语道尽了饮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且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结构特征,我国正承受着营养摄入不足和营养结构失衡带来的双重负担。由其导致的多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痛苦,也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制约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和城市,因营养素摄取不均衡、体力活动过少造成的营养失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突出问题,与其相关的慢性病如肥胖、冠心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等发病率也明显提高。而在西部地区和广大的农村中,营养素摄入不足造成的营养不良情况较为普遍,尤其在贫困人群中更为严重。据统计,到2005年底,中国农村仍有2365万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受营养不良影响的比例高达2/3以上。随着经济发展,某些地区的营养状况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在一些绝对贫困的地区,营养状况甚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多次大规模的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普遍存在着微量营养素缺乏,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以及矿物元素钙、铁、锌、碘、硒等。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显示,我国缺钙人群超过60%,致使小儿佝偻病和中老年骨质疏松比较普遍;有一半省份处于低硒状态,造成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经常发生;患缺铁性贫血人口约2.6亿。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科技文化普及程度低,兼之传统膳食模式的影响,许多地区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不论是营养失衡还是营养不良,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会产生不利的效应。以碘缺乏为例,我国通过近15年的全民食盐加碘,儿童甲肿率显著降低,并提高了幼儿的智力。但我们的近邻中亚,碘缺乏的地区并没有完全被碘盐覆盖。据调查,儿童的IQ值平均丢失了13个点,碘缺乏仍然是当地家庭的噩梦。
  
       通常,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特别是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有三种途径,即调整饮食结构、食物强化和应用营养补充剂。这三种方式各有优势,但也各有局限性。
  
       从理论上讲,调整饮食结构应该是最理想的办法。但是,这种营养改善方式实行起来却并不简单。要知道,“营养盲”在我国并不少见,人们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如何通过膳食摄入的合理调整改善营养不良,一般家庭并不清楚,甚至是搞不明白的;其次,饮食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这对于国人来说,恐怕一时难以接受;最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活贫困家庭以及城市特困家庭目前还是以解决温饱为主,合理膳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恐怕无法实现。
  
       而应用营养补充剂,一般而言,适用于特殊人群以及特殊生理时期的人群,且用量一般较大,因而难以从食物措施上来解决。
  
       另一个改善人群营养状况的措施是食物强化,包括强化铁酱油等,即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抑或是某些天然成分的食品,用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种措施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面积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还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食物强化可以增补某些食品中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补充食品在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损失的营养素,简化膳食处理,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预防和减少营养缺乏病。可见,食物强化是改善公众营养不良既经济又有效的最佳途径。目前,食物强化的最成功案例是碘强化食盐。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经验都表明,碘盐对控制碘缺乏病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另一个成功案例是婴幼儿配方食品,在产品中强化了20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基本上可以确保婴幼儿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能健康成长。除以上强化食品外,我国近年还积极推行了大米、面粉、铁酱油及食用油的营养强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来源:功能食品配料网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