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食、色,性也。”指出饮食是人类的本能行为。而“民以食为天,”则指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以食充饥,是为了维持人体生存的根本需要。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科学的饮食,更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障。
从尝百草的神农到完成《本草纲目》巨著的李时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认为人类的一种病证必有相应的天然药物和方法可治,一种毒物必有相应的自然药物和方法可解。两两相对,乃“天地之造化也”。事实上,自然界总有一种方式就是对应的方式与之相反互补或相反互限。而且这些方式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经络学说、全息胚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就是这些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因而使我们能够简单和谐地把握病态过程的变化及辨证施治的方法。这就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传组成部分的食疗养生文化的精髓。
“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
饮食和健康是人类基本的本能和本领。我们的饮食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一旦患了病,求医求药,同样是为了生存与健康。科学实验表明,许多动物不仅天生具有觅食求生的本能,而且还具有自行寻找某些草药疗伤治病的本能。因此可以说,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在实践中蕴育着自己饮食文化与医药文化,其中也包括与这两者关系密切的食疗养生文化。神农尝遍百草,在大自然中为人类寻找食品与医药的来源,既是农业之神,又是医药之神,也便是食疗养生文化的开拓之神。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进化的最高形式,人的思维是最高级的。地球是人类的,宇宙是人类的,人类的虚荣心不容侵犯!正如鲍士凯所言:“这种虚荣心就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可是,这只是建立在极端自以为是上面的谬误。”社会的噪音阻断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方法论的局限和理论的贫困,一再使那些智慧的灵魂感到困惑。人们不断地怀着不可名状的乡愁,去追寻那似乎失落的根。于是历史又呼唤人类,以新的姿态回归自然。从自然神到自然,从自然到人神,从人神到人,再回到自然,而这时的自然与人类自己已经不可分割了!
在这“归真返璞”的求索中,人类似乎发现了东方文明的一条幽径——中华自然医学的认识原理。在世纪之交、千禧年之交,功能食品应世适时而生。功能食品是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具有养生、保健及医疗作用的食品。功能食品完全采集于大自然,不含任何化学制剂、添加剂和有害物质。如具有补脑益智作用的健脑食品,具有控制机体热能平衡作用的减肥食品,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催眠食品,能防皮肤衰老、保持皮肤及头发光泽的美容健美食品,具有预防及辅助治疗作用的防癌抗癌食品、抗心脑血管疾病食品、抗糖尿病食品及预防各种疑难病症的食品等。功能食品的最大特点是取自大自然的精华,且甘美可口;最大优点是绝无任何毒副作用。
进入21世纪,鉴于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努力攻研、创新,世界各国人们的迫望和需求,俨然促成了一个自然医学—功能食品的新时代。这是全人类的福祉,是创建“人尽天年”时代的福音。
创建功能食品的世纪-功能食品配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