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详细内容
《2018年食品舆情报告》发布:自媒体平台成食品舆情的重要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22  阅读次数:1765  字体大小: 【】 【】【
11月20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18年中国食品发展大会”暨 “寻找中国味道”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大会聚焦如何解决食品行业“痛点”,探寻食品业发展新趋势。
  会上,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发布了《2018年食品舆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食品安全依然是食品行业舆论场中的热点话题,其中自媒体平台成为食品舆情的重要来源。总体来看,中国的食品安全大环境较往年有所改善,食品安全舆情量比往年有所减少,特大食品安全问题较往年明显减少,但又出现一些新的监管问题。
  食品安全类舆情最受网民关注
  《报告》显示,2018年食品热点事件中,受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舆情类型主要有六类,其中食品安全类(32.2%)、食品谣言类(17.6%)占比较高。由于近年来食品领域品牌争议事件有所增加,纠纷不断,因此品牌争议类的舆情受到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升温。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大环境较往年有所改善,特大食品安全问题较往年明显减少。我国相关食品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食品安全政策和标准,并不定时对外公布食品安全的抽检结果,有效提高了食品行业监管的决策透明度。但由于食品安全类事件与民众关系密切,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因此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类舆情事件,引起的讨论必然增多。统计显示,食品安全类舆情话题总体量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报告显示,舆论对于食品谣言类内容的讨论接近总量的两成(17.6%)。从舆论角度看,食品谣言类话题与食品安全相关度较大,互联网上关于食品谣言的相关消息也多涉及食品安全。从传播方式上看,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且民众依然容易被网络谣言误导。网络辟谣平台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自媒体传谣“重灾区”
  据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的信息量总占比近半,是食品舆情的重要来源。自媒体平台已不仅是热点事件的“讨论区”,更是重要的舆情信源地。
  
  《报告》显示,在今年的食品舆情当中,食品安全仍占据舆情热点事件的首位,此外,食品谣言、品牌争议相关的热点事件也较多。数据显示,网络媒体及纸媒在传播这两类消息时发挥了重要的渠道作用,相加占比36.6%。此外,手机APP也是食品舆情的重要来源。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吃猪肉中毒、廉价鸭肉是速生鸭、水泡馒头发现卫生纸……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民众容易被网络谣言误导,一方面在于自身的媒介素养不足,另一方面,也与食品安全领域的信息公开度不高有关。
  呼吁相关部门做好预防加强监管
  《报告》认为,食品行业的舆情预防与应对需要坚持多条腿走路,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与媒体等主体需协同参与、整体联动、高效配合,坚持常态防治与危机应急相结合,建立并完善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新闻媒体多主体协同参与的舆情防治机制,实现舆情危机的全面应对以及对舆情危机全流程的有效介入,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发力:
  一、网红食品仍然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相关的食品安全舆情还会保持高发的态势,相关部门需做好预防,加强监管。同时,企业如果要把自己的产品跟网红做一些标签化处理的时候,也应该谨慎处理。
  二、校园食品安全是舆情雷区,网民仍会投以高度关注,如何防止整顿不到位和规定流于形式现象再次发生,还需有关部门多管齐下,从制度、法律和道德等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三、食品企业需要联合监管部门、行业机构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素养,增强公众食品安全信息的鉴别能力。
  四、全民监督、全民举报仍将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的主要方式,监管部门需要懂得借助民力、倾听民声、回应诉求。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