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详细内容
部委主管官员齐发声:强化监管促中国乳业实现品质最佳
发布时间:2016/12/7  阅读次数:783  字体大小: 【】 【】【
  12月1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16中国食品发展大会在京举行,此次大会主题为“新动能 新趋势 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认监委副主任刘卫军在介绍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工程)时表示,截至目前,已向社会公示达到“三同”要求的1150家出口企业及其产品,产品、市场和消费者反应积极。

  刘卫军表示,认证认可作为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有助于在供需两端建立并传递信任,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风险成本,因此在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据刘卫军介绍,国家认监委是国务院授权的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的主管机构。涉及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职责,主要有进出口食品企业备案注册和食品农产品第三方认证监管。

  进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准入性质的注册管理即对部分风险较高的进口食品实行注册,未经注册的企业以及产品就不能进入到中国市场。目前我国开展进口食品准入的主要有水产品、乳制品、肉类和燕窝这四类产品,批准进口注册企业1.6万家,以保证风险较高的进口产品符合我国标准的要求,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出口企业进行注册备案管理目的是提升我国出口注册企业的管理水平以

  一直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国乳业备受瞩目,关于乳制品是否安全这个问题也一直疑声不断。12月1日,由新华网主办的“中国食品发展大会乳业论坛”在京举行,围绕“中国乳业发展新趋势”的主题,相关政府领导和行业专家发声,为中国乳业正名。

  “四个最严”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论坛上,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张靖表示,乳业是我国食品工业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产业。目前,我国乳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在各类食品中最高,消费者信心正逐步恢复。

  张靖介绍,2016年上半年,乳制品产量达1466.3万吨,同比增长11.16%,婴幼儿配方产量40万吨,同比增长14.2%。上半年食药监总局共抽检乳制品14249批次,不合格的只有41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1274批次,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存在风险的样品只有8批次,占样品总数的0.6%,检出的问题基本上是中小企业。

  张靖表示,为确保产品安全,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以来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坚持生鲜乳管控和原料管控相结合,监督抽检与监督检查相结合,信息公开与引导相结合等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通过优化行政许可,建立完善食品生产许可经营制度,提高生产许可,配合工信部淘汰了一批小乱差的企业。

  “智能制造”试点消除消费者疑虑

  针对消费者关心、疑虑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推动食品质量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基础能力建设,同时,部门在支持婴幼儿配方乳粉检测能力建设,提高生产智能化的水平,全面提升乳制品的安全保障能力方面一直努力。

  高延敏介绍,在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3项食品相关国家标准(报批稿)已完成,并公开征求意见,近期发布实施。在追溯体系建设上,目前已纳入6家企业、共计4亿多条的信息,对应食物的“一盒一罐一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罐装奶粉二维码,随时查询相关信息。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消除疑虑,工业和信息化部还通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来宣传乳制品生产企业,比如通过对伊利、蒙牛等典型企业的宣传,让消费者切实乳制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装备水平等相关知识。

  高延敏说,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今年前三个季度,乳制品产量约为2200万吨,同比增长7.5%;营收2600亿元,增长6%左右;利润达1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总体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格局,市场消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通力协作促进乳业健康发展

  当前乳业还存在哪些问题?会议上,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副主任李松励表示,目前乳业面临三大困境:一个是国产奶消费信心不振,市场确实需求乏力;第二是乳业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平衡,造成乳业大起大落;第三是进口奶对国产奶形成较大的冲击,后者目前对于进口奶的冲击应对则比较乏力。

  对此,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也提到,品牌不强,信心不足仍是乳业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管部门、乳品企业、媒体三方应合力,坚决制止各种不实炒作,为国产乳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增强乳业发展新动力。”

  马莹强调,企业与奶农、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加工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都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只有加强协作才能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乳品企业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打通“种养协调”发展的通道。

  对于乳制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琳表示,乳制品在产品品类上还有一些缺陷,比如,工业化奶酪生产在我国几乎是空白的,但是进口奶酪的增速却不容小觑,乳企应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品类的创新和发展。

  及满足目标市场的能力。截至目前,我国出口产品注册企业已有1.3万多家,推动产品顺利地进入目标市场。

  刘卫军同时表示,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食品农产品提质增效升级方面,2016年,质检总局和认监委大力推进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工程),具体来说,就是出口企业的内外销产品实行“三同”,促进出口企业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之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平。

  截至目前,已向社会公示达到“三同”要求的1150家出口企业及其产品,2016年5-10月已累计帮助出口企业新增国内订单55.6亿元。“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组织麦德龙等商超零售、麦当劳等餐饮企业会员,采信“三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优先选择“三同”企业作为供应商。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30余家超市已对接“三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按“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原则,国家认监委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第三方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并实施科学监管。目前,我国包括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等十一种认证制度体系覆盖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满足食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合格评定需求。

  这其中,有机产业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助推生态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目前现在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超过1.3万家,已经建立了56个有机产品的示范市、示范县,在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保护环境和农村脱贫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颁发各类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2万张,获证企业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得到提升,认证结果得到国内外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广泛采信。我国HACCP和GAP认证分别与“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实现互认;有机产品认证与新西兰实现互认。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