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详细内容
功能食品配料L-谷氨酰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0/7/23  阅读次数:2114  字体大小: 【】 【】【
       谷氨酰胺是最常见的20多种氨基酸中的一种,被誉为明星氨基酸。谷氨酰胺可以满足运动中很多特殊的需要。例如,它可以调节肌肉组织内部血氨的水平,缓冲乳酸,降低这两种物质对人体细胞的不良作用。它可以被转运到免疫组织中作为燃料物质使用,而且需求量很大。谷氨酰胺还可以直接调节肌细胞内部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防止过度训练引起肌肉损伤等等。特别是近几年研究证明,谷氨酰胺还是核酸合成重要的前提物,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活性物质。

        谷氨酰胺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它在人体内可以合成,从食物中我们也能够摄取一部分。但是在运动状态下身体对谷氨酰胺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必须保证源源不断地供给,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身体主要由肌肉组织合成谷氨酰胺,其数量占肌细胞内部游离氨基酸的60%,这一浓度是保证肌细胞正常生理状态的底线,低于此浓度,肌细胞内部的代谢状态就会发生转变。

        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代谢加速,对谷氨酰胺的需求也直线上升。各组织器官可以直接从血液中摄取,因而谷氨酰胺的浓度会迅速下降。为了维持血液中谷氨酰胺的浓度,肌肉组织中储存的谷氨酰胺就大量地外流。此外剧烈运动会导致某些促分解的激素分泌,如皮质类固醇。这种糖皮质激素也可以使肌肉内部的谷氨酰胺大量外流,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运动训练以后,结果是肌肉细胞内部的谷氨酰胺储量大大下降。

        研究发现,肌细胞内水的总量可以改变肌细胞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特别是蛋白质的合成与转换。当细胞内水分充足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过程就会被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就会被激发。细胞内部一旦脱水,整个细胞就会萎缩,肌细胞内部的代谢状态就会转变为分解代谢状态,而谷氨酰胺对维持肌肉中水分的平稳有积极的作用。

        经过一次大强度训练后,体内的谷氨酰胺水平会大幅度下降,一般情况下经过24小时才能够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由于高强度训练会大量消耗肌肉中的谷氨酰胺,过度训练综合征主要是谷氨酰胺的严重短缺引起的,故在训练过程中维持肌肉中谷氨酰胺的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过去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口服谷氨酰胺可能会在胃中分解成谷氨酸,从而起不到作用。但现在的研究表明,口服谷氨酰胺是安全有效的,血液中的谷氨酰胺浓度可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作用,肌肉中谷氨酰胺的流失也减少了,完全可以为肌体提供自由谷氨酰胺。实践证明,在大强度训练后,及时补充谷氨酰胺,运动者感觉恢复加快,这对尽快消除运动疲劳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谷氨酰胺药理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烧伤研究所、重庆北碚现代应用药物研究所、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谷氨酰胺颗粒(商品名牶安凯舒)也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批件。同时,谷氨酰胺用于氨基酸输液、医药中间体,也用作食品添加剂等。国内药用L-谷氨酰胺用量据估计达数百吨,主要是依赖于进口,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开发生产L-谷氨酰胺,市场非常广阔。

        现在国际市场上谷氨酰胺价格大约100万元左右/吨,如果按谷氨酰胺年产量1000吨计,原料药产值约为10亿元人民币。消化道溃疡和脑神经功能疾病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属多发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药用氨基酸需求量很大,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我国药用谷氨酰胺依靠进口且价格昂贵。预计国内谷氨酰胺需求可达5000吨/年,产值达到50亿人民币,利税可达到10亿元人民币。如果加工成药剂后将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产品还可大量出口外销创汇。

        目前涉足谷氨酰胺的科研机构、企业有重庆小泉化工厂、苏州三健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市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发酵法)、杭州达康化工有限公司(发酵法)、无锡四周氨基酸有限公司(发酵法)、江苏华源药业有限公司(发酵法)、天津天成制药有限公司上海永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酵法)、韩国大象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完成省科委研究项目“谷氨酰胺发酵生产”,成果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天津轻工业学院曾选育出一株产谷氨酰胺菌,发酵浓度最高达30g/l。上海科技大学曾进行过5吨罐试验,谷氨酰胺浓度可达25g/l左右,提取收率为40%左右,但进一步放大遇到了困难。

        国内目前几个生产厂家生产的谷氨酰胺,由于国内销售量极小,市场培育和引导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并且产品质量与药用级产品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主要供实验室作为生化试剂,或少量出口。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