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详细内容
国内水溶性膳食纤维产量分析及预测
发布时间:2011/11/22  阅读次数:1711  字体大小: 【】 【】【

       国内水溶性膳食纤维产量分析

       国内生产膳食纤维产品的厂家较多,但真正使用生物技术,生产高纯度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专业厂家却很少,其中有一些科研机构和厂家推出多项膳食纤维加工技术和产品,如山西博奥科技有限公司与山西医大、山西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研制开发的高复合纤维食品;杭州商学院研制的高纤维营养保健食品――麦宝;宁波宝鼎公司研发的新型海洋生物膳食纤维保健食品;内蒙古某公司研制开发的富含膳食纤维的四野杂粮系列食品;上海川崎食品公司推出的新型水溶性膳食纤维粒粒爽;河南科龙保健食品厂以谷物为原料开发的纯天然保健食品膳食纤维粉;西北农林大学植物所研发的纯天然苹果膳食纤维等,生产规模一般较小。

       国内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水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的厂家,主要有孟州市泰利杰有限责任公司年产量为3万吨左右,上海博程膳食纤维有限公司年产量为2万吨左右,华北制药华盈有限公司年产量1万吨左右,焦作市新元生物化工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量1万吨左右,其他生产厂家总共约在3万吨左右。但加工工艺不尽相同,一般使用淀粉质为原料,或植物提取法生产,而使用微生物技术水解谷物纤维生产高纯度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专业厂家更少,据报道,有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经研发成功此类生产技术。

       据统计,2007年国内所有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生产总量在10万吨左右,出口量超过2万吨。

       图8-1国内生产水溶性膳食纤维企业市场份额图

       2007年我国水溶性膳食纤维产销量为10万吨,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预计今后三年会以4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市场容量为21万吨。

       水溶性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易溶解于水为自身特性,果胶和树胶等都属于水溶性纤维。常见的食物中的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亚麻、燕麦和燕麦糠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准之上,还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胰岛素和三酸甘油脂。

       水溶性膳食纤维物化性质

       水溶性

       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以制备浓度高达80%的水溶液。它不溶于乙醇,但部分溶于甘油和丙二醇。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液可以很容易由水溶性膳食纤维粉末制得,溶解速度取决于混合设备的速度、剪切力以及粉末加入水中时的状态。在制备高浓度水溶液时,可将水溶性膳食纤维缓慢加入热水中,同时进行有效的机械搅拌以加速溶解。加入另一种物质作为分散剂,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稳定性

       在实验室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在25℃、45℃和60℃裸露的条件下观察,它可以稳定地保存90天以上。在密闭容器中和合适的贮存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保质期可达2年。

       黏性

       与蔗糖一样,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液是典型的牛顿液体。

在相同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液的黏度比蔗糖稍高。20℃时,两者的黏度之差为1000cP(1Pa•s)。
       湿润性

       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作为一种湿润剂,防止或减缓含湿食品的不良变化,能使食品既不脱水也不吸水。在糖果和焙烤食品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调节贮存过程中水分吸收或丧失的速度。但水分吸收和丧失的速度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品的性质、配方、包装、贮存或食用时的环境条件等。

       相对平衡湿度

       不同浓度水溶性膳食纤维、蔗糖、Glc和山梨醇水溶液的相对平衡湿度如表所示。

       融熔性质

       水溶性膳食纤维无定形粉末在温度高于130℃时熔化,冷却后形成一种透明的玻璃状物质,有着与硬糖相似的脆性结构,但与糖不同的是水溶性膳食纤维不会形成晶体。

       水溶性膳食纤维应用

       水溶性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膳食纤维和增稠剂、膨胀剂、配方助剂、填充剂等,主要应用于低能量、高纤维等功能性食品中。在纤维食品中,水溶性膳食纤维以其90%以上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成为一种主要的纤维来源;在低能量食品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替代糖和脂肪,在降低食品能量的同时,能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质感,带来令人满意的口感享受。

       表8-5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应用范围及参考使用量表

       保健品作为便秘、糖尿病、肥胖等各种健康食品的原辅料和保健品载体制成的纤维片、胶囊、口服液、冲剂等,是目前我国膳食纤维应用的主体部分。30%—90%

       面制品馒头、面包、糕点、饼干、挂面、方便面等。5%—20%

       肉制品火腿肠、午餐肉、三明治、肉松、馅料等。2.5%—3%

       乳制品牛奶、豆奶、酸奶、奶粉等。1%—5%

       饮料各种果汁、碳酸饮料。1%—3%

       酒类膳食纤维可添加到白酒、黄酒、啤酒、果酒和药酒中,生产出高纤维保健酒。3%—6%

       调味品香辣酱、果酱、酱油、醋、火锅料、方便面汤料等。10%—15%

       冷冻食品冰糕、冰棍、果冻、冰淇淋等。0.5%—5%

       水溶性膳食纤维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1)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根治方法,有效控制糖尿病,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药物治疗外,主要还是依靠饮食控制。因此,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是防治糖尿病的最主要方法。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胃排空,在胃肠中形成一种黏膜,使食物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减慢,吸附葡萄糖而减慢吸收。这样,血液中的糖分只能缓慢增加,或胰岛素稍有不足,也不致马上引起血糖浓度增加。况且水溶性膳食纤维还具有抑制血糖素分泌的作用。研究表明在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后,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据此,应改变膳食模式,每日摄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

特别是早餐,最好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量5g以上。
       (2)便秘人群保健食品水溶性膳食纤维目前广泛用于调节微生态平衡、润肠通便的保健食品,水溶性膳食纤维被服用后,促进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同时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如乙酸、醋酸、叶酸和乳酸,改变肠道pH,改善有益菌群的繁殖环境,从而加快肠道蠕动,使粪便顺利排出。

       2.水溶性膳食纤维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在乳制品中加入膳食纤维能同时满足了人们对蛋白质、维生素A、脂肪等动物性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等植物性营养成分的需求,能进一步提高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应用范围。长期饮用能使肠道舒畅,防治便秘,并可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血糖,特别适于中老年人、糖尿病病人和肥胖者食用。该类产品在欧美很受消费者欢迎。水溶性膳食纤维在乳品中应用具有如下作用:(1)使用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改善乳品口感,提高稳定性,且不与其中任何成分发生对人体不利的理化反应。(2)长期饮用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乳品,能使肠道舒畅,并可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血糖,特别适于中老年人饮用。

       3.在饮料中应用,有如下特性:

       (1)饮用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饮料,能使饮用者吸收各营养成分的同时,增强饱腹感,减少对热量物质的摄入量,长期饮用能显著助控减肥,特别适合中青年肥胖者饮用;

       (2)在饮料中使用水溶性膳食纤维后,可使饮料中其他微粒均匀分布溶液中,不易产生沉淀和分层现象;

       4.水溶性膳食纤维在婴幼儿食品中的应用

       婴幼儿特别是断乳后体内双歧杆菌骤减,导致腹泻厌食、发育迟缓,营养成分的利用率降低。食用水溶性膳食纤维食品,可以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率和促进对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5.在糖果中的应用

       未来糖果工业的发展逐渐趋向于低糖、低脂肪,朝着既美味又营养的方向发展。在发达国家,低能量糖果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显示出其垄断整个糖果市场的强劲势头。水溶性膳食纤维作为一种主要的低能量食品配料,在糖果市场上大有用武之地。但是由于大多数糖果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经过熬煮这一工序,因此应选择热稳定性比较好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以避免因高温造成分解。

       水溶性膳食纤维潜在需求

       膳食纤维经过了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保健食品,英国国家顾问委员会建议膳食纤维摄入量人均为25-30g/天,美国FDA推荐的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为人均每日20-35g(成人),澳大利亚报告人均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g,可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悉,在欧美膳食纤维的年销售已达150亿美元。在日本食用纤维素类产品的年销售近100亿美元,并正式将之列为继糖、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和维生素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我国成年人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30g/天左右,但据测算,我国人均每日的实际摄入量仅为12克左右,其中最低11.5克,中等为13.2克,最高14.5克;上海地区为9.1克,天津为12.7克,广东为8.6克。

摄入量严重不足,市场前景看好。
       据悉,在欧美,高纤维类产品的年销售已过300亿美元。在日本食用纤维素类产品的年销售近100亿美元。并正式将之列为继糖、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和维生素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摄入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物组成中动物类食物和精制食物比例过大所致。所以应该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防止发达国家所谓“富贵病”的发生和发展。

       保健食品领域需求分析

       肥胖人群保健品

       关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世界粮农组织建议正常人群为27g/d;德国营养学会建议至少为30g/d,而且不溶性膳食纤维与可溶性之比为2∶1;英国营养学家建议为25~30g/d;美国FDA推荐量为20~35g/d;我国营养学会提出,成年人适宜摄入量约为30g/d,此外针对特殊人群,如富贵病人在此基础上应增加10~15g/d,青少年和儿童应少一些,其摄入量推荐为年龄(2~20岁)加上5~10g/d。

       但据测算,我国人均每日实际摄入量为12克左右,摄入量严重不足,且摄入量随食品精加工水平呈下降趋势。据200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超重人数达2亿,平均每7.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体重超标的胖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体重虽然达标,但却拥有“大肚腩”的人群。这种隐性肥胖对健康带来的危害比普通肥胖病人更严重,原因是腹部多余脂肪导致周围器官长期承载巨大压力而产生病变。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仅该部分人群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未来潜在年需求量约为130万吨以上。

       在老年保健品中

       纤维食品有“生命绿洲”之称,近年国际食品结构正朝着纤维食品的方向调整。日本、美国的消费需求每年以10%速度增长。在欧美市场,将可溶性膳食纤维加入食品中已经流行了许多年,在日本、台湾、韩国加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品销量不断增加。在中国,已有一些饮品中添加了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膳食纤维饮品或保健食品将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膳食纤维对于改善我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营养状况,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结果,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74亿,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占17.2%,呈加速增长之势。到2010年,假设老年人每人每天补充膳食纤维20克,若老年人中有30%的人食用,则年需求量达38万吨。

       在糖尿病保健品中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顽症之一,被称为“人类甜蜜的杀手”。糖尿病影响到世界上近1.3亿人,每年造成280万人死亡。专家们估计到2010年世界上糖尿病人的数量将增加到2.2亿人。在我国目前有5000万人患有糖尿病,另外还有大约6000万人处于高血糖的边缘状态,其发病率平均高达4%。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专家预测,我国每年新增约800万糖尿病人,到2010年,中国糖尿病人口数量将达到8000万人以上。

       治疗糖尿病除需药物治疗外,主要还是依靠饮食控制。

因此,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是防治糖尿病的最主要方法。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减慢葡萄糖的吸附,血液中的糖分也将缓慢增加,或胰岛素稍有不足,也不致马上引起血糖浓度增加。此外,水溶性膳食纤维还具有抑制血糖素分泌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加入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针对糖尿病人的保健品及药品将会很有前景。
       全国约有8000万人患有糖尿病,服用比例按50%计算。

       若:每人每年服用30g/天*365天=10.95kg;

       那么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潜在需求量=8000万人×50%×10.95kg/人=43.8万吨。

       经估算,水溶性膳食纤维在保健品领域的潜在需求量超过210万吨。

       饮料领域需求分析

       水溶性膳食纤维在饮料中的应用膳食纤维类饮料是西方很流行的功能性饮料。其既能解渴、补充水分,又可提供人体所需膳食纤维。这类产品,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纤维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流行。如日本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含膳食纤维矿泉水,盛行日本;另外,西欧国家和美国的高纤维橙汁、高纤维茶等也很普遍;目前国内汇源公司开发并生产了高纤果汁,北京三元乳业推出了高纤奶。长期饮用能使肠道舒畅,防治便秘,并可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血糖,助控减肥,特别适于中老年人、糖尿病病人和肥胖者饮用。

       大众性饮料

       2006年,我国饮料产量4000万吨,人均消费18.2公斤,已接近世界人均消费18.3公斤的水平2006年大众性饮料为3900万吨,预计年均增长5%,到2010年达4700万吨;按照10%的一般类饮料添加膳食纤维,添加量按1%计算,则大众性饮料对膳食纤维的需求量为:4700*10%*1%=4.7万吨

       功能性饮料

       功能型饮料呈加速增长趋势,2006年我国产量为110万吨,人均消费0.8公斤,保守估计会以20%的年均速度增长,到2010年达230万吨。这个数字与世界功能型饮料年产4500万吨,人均消费7.5公斤的产销量差距较大。我国功能型饮料的发展空间很大。

       预计2010年我国功能型饮料产量为230万吨,若有50%添加了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添加量按3%计算。

       那么,水溶性膳食纤维在功能型饮料中的需求量为:230×50%×3%=3.45万吨

       则饮料行业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潜在需求量约为8万吨。

       乳品潜在需求分析

       2006年我国奶类总产量3290万吨,比2005年增长15%,已超过俄罗斯、巴基斯坦,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预计2010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将达到4800万吨。

       国内液态奶市场主要以牛奶为主,其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已经进入白日化,各大乳业公司为了抢夺市场,寻求产品差异化,蒙牛推出“酸酸乳”,伊利乳业推出“优酸乳”,光明推出“优+”奶。

在牛奶中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增加其功能性,将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若我国奶类产量中有5%添加了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添加量按5%计算。

       那么,2010年在乳制品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潜在需求量=4800×5%×5%=12万吨

       通过以上对各个领域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潜在需求量的分析,我国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潜在需求量在230万吨左右。

       国内水溶性膳食纤维供需综合分析及预测

       水溶性膳食纤维国家强制标准即将出台,促进水溶性膳食纤维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受国家相关部门委托,孟州市泰利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推荐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标准经过严格审核,已经正在处于论证阶段,2008年之内水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的国家强制标准将会出台。

       国内水溶性膳食纤维供需综合分析

       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由于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作为添加剂或食品,水溶性膳食纤维已被广泛用于保健品、无糖糖果、乳制品、功能饮料、烘焙食品、胶体食品、沙拉酱等食品中,日本大冢制药公司用食用水溶性膳食纤维制造纤维素饮品MINIFIBER,畅销日本和韩国;目前,在国内除了作为添加剂使用外,还逐渐形成了以水溶性膳食纤维为主的胶囊、冲剂以及片剂之类的产品,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们认识的加强,作为膳食纤维补充剂,水溶性膳食纤维必将会在功能性食品及饮料的开发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采取了双重标准,比如饮料的生产,在国外工厂使用的是对人体危害较小的淀粉糖,而在中国生产时依然使用蔗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双重标准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淀粉糖包括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使用日益广泛。

       目前,以膳食纤维为基料的保健品与食品悄然兴起。一些跨国集团与国内食品企业纷纷推出以添加膳食纤维为卖点的功能性食品。目前雀巢、达能、农夫山泉、汇源、光明等企业已有多款产品上市,添加膳食纤维的乳制品、饮料、糖果、饼干、面包、果冻等食品已达40余种。

       我国水溶性膳食纤维企业总产量不超过10万吨,出口量在2万吨左右,而我国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食品饮料及保健品领域的潜在消费量在230万吨以上,两者相差很大,水溶性膳食纤维企业应该开拓、培育国内市场,使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消费更加广泛。

       国内水溶性膳食纤维产品投资动态分析及预测

       ▼目前国内水溶性膳食纤维没有在建项目。

       ▼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常州市合生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停止生产水溶性膳食纤维

       ▼截止2006年6月底,孟州市泰利杰有限责任公司的年产10000吨高纯度膳食纤维生产项目已经竣工。

       ▼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食品添加剂规定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修订食品添加剂规定的最终法规,规定水溶性膳食纤维作为膨松剂、配方助剂、湿润剂和增稠剂,在除了肉类、禽类、婴幼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之外的所有食物中的安全使用。

       水溶性膳食纤维多用于增加食品中的纤维成分,替代蔗糖,减少热量及脂肪成分。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