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详细内容
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11/10/26  阅读次数:1377  字体大小: 【】 【】【
       我国的功能食品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功能食品可能起源于我国的“药食同源”之说和养生学理论的“食养、食疗、食补”学说。但是,当时的功能食品偏重于实践经验,缺少功能机制的研究。我国现代功能食品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4年中国保健品协会成立后,功能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到1991年,我国功能食品生产企业近千家,产品不下2000种,年产值25亿人名币,到了1994年,有关企业已超过3000家,产品3000余种,年产值达300亿人民币,大约占食品生产总值的10%。1996年3月,卫生部发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保健品的定义,并对保健食品的研制、生产、审批、销售和广告宣布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一系列有关功能食品的法规性文件先后发布并实施,政府有关部门对功能食品的生产和经营依法进行了整顿,使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我国功能食品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将在人们的健康长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功能食品的现状:
       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大体经历3个阶段,也称为三代产品阶段。
     第一代产品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第一代产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仅根据食品中各类营养素和其他有效成分的功能来推断该类产品的保健功能,这些功能没经过任何实验予以验证。目前欧美各国都将这类食品列入一般食品,我国在《保健食品的管理办法》实施后也不允许这类保健品出现。
  第二代保健品阶段
         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现在市场上大部分保健品为此代产品。
     第三代保健品阶段
       不仅需要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功能的功能因子结构、含量、作用机理及此功能因子在食品中应有的稳定形态。目前市场上第三代产品较少。
       目前我国比较规范的保健食品厂家有4000多家,其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在4000多种保健食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解、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利恶性竞争的加剧。另外,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国内保健品再次面临整体信誉危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外企纷纷涌入。安利、宝洁、美国全球健康联盟、杜邦等一批保健品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推出产品。据统计,近5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欠缺,另一方面,也看出中国保健品市场空间之大,这提示我们在功能食品的研发上必须抓紧,迎头赶上。
来源:功能食品配料网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