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详细内容
食品配料大教学 破译配料表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3/9/19  阅读次数:975  字体大小: 【】 【】【
           当消费者走进超市时,我们的眼球不禁会被琳琅满目的包装食品所吸引,在如此众多的商品种类中如何挑选中意的产品?除了关注商品的价格外,还要学会读懂食品配料表。这样您才不会想当然地认为主打无淀粉的火腿肠就是最实在的纯肉香肠,无糖食品一点糖都不含。
  保质期100天未见“防腐剂”
  “11月19日,我在超市买了一斤糕点,回到家仔细一看,保质期是100天,但在配料表中却没有见到‘防腐剂’这几个字。”近日,李女士向记者报料时如是说。“没有防腐剂,糕点怎么可能保质100天?”
  记者看到,李女士购买的是一款油炸类糕点。其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一栏写着“小苏打、丙酸钙”。记者了解后得知,听起来很像营养成分的丙酸钙,其实就是防腐剂的一种。
  “这是防腐剂?”李女士很吃惊,她经常购买的那些保质期较短,以为是“无添加”的糕点,配料表中多有丙酸钙的成分。“是防腐剂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写上,弄这些钙、钠之类的成分,谁知道是什么?”本想尽量躲着防腐剂,谁料却掉进配料名称的“陷阱”里。采访中,很多消费者看着食品包装上复杂又专业的配料表说:“上面的字都认不全,配料表谁看得懂?”
  添加剂成“天书”,8成消费者看不懂
  像李女士遭遇的这种情况,如今已越来越普遍。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包装食品中都有几种让人看不明白的添加剂。如酸奶,原本常见的增稠剂、稳定剂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明胶、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果胶、酪蛋白酸钠等,其实这些就是原来的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的细化写法。
  一些饮料中的抗氧化剂,也被维生素C、维生素E、茶多酚等看起来很营养的名词代替。面包配料表中经常写的膨松剂,也变为小苏打、碳酸钙等。此外,作为多个食品安全事件主角的防腐剂,也化名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钠、丙酸钙等"藏身"配料表。面对这些天书似地食品标签,市民根本无从选择。
  营养学专家告诉记者,要想读懂配料表的奥秘并不难。
  火腿肠——
  半锅肉半锅豆腐,却标红烧肉的价
  记者在超市随机选取一款火腿肠,只见配料表一栏写着:猪肉、鸡肉、水、淀粉、大豆蛋白、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三聚磷酸钠、卡拉胶、山梨酸、海藻酸钠、亚硝酸钠)。
  这份配料表藏着什么玄机?营养学专家分析,前四项(猪肉、鸡肉、水、淀粉)大家都能理解,消费者在家里自制肉丸也会放些水和淀粉,这也无可非议。大豆蛋白为何物?其实它亦无坏处。专家形象地比喻说:“这好比在红烧肉加豆腐,半锅肉半锅豆腐,却当红烧肉卖。豆腐肯定比肉便宜,之所以加大豆蛋白,主要是为了添加蛋白质含量,增加份量。”
  三聚磷酸钠,保水剂或水分保持剂,其作用是让火腿肠多吸点水。卡拉胶是增稠剂,给火腿肠增稠,同时也让其增加水份。亚硝酸钠很常见,读者也不会陌生,它起到的作用是增加颜色和延长保质期。正常煮制的肉制品颜色发褐,而添加亚硝酸钠的肉制品呈现粉红色。但亚硝酸盐残留,会导致人体的致癌风险。因此亚硝酸钠通常会与D异抗坏血酸钠搭配使用,D异抗坏血酸钠可以起到促进亚硝酸盐分解,减少其残留的作用。
  饮品——
  “水”在第一位,是含乳饮料
  从字面的意思上大家不难看出,食品的配料表是用来标注生产此种食品所使用到的主、辅料及各种添加剂成分的,即其中标明了食品的组成成分。配料表通常并不只有一个成分,其排列顺序也暗藏玄机,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两种乳制品的配料表。
  1、某品牌酸奶:鲜牛奶、白砂糖、食品添加剂(果胶、酸处理淀粉、食用香精)。
  2.某品牌果味酸酸乳:水、鲜牛奶、白砂糖、全脂奶粉、低聚异麦芽糖、乳酸、安赛蜜、食用香精(橙味香精、酸奶香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比例的多少,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也就是说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占成品比重最大的原料,依次类推,但如果加入量少于2%(多数为添加剂)的例外,可随意排列。
  这两种饮品,也许我们平时在挑选时不会觉得它们有什么显著的不同,但当我们知道了关于配料表顺序的玄机后再来对比这两份配料表,我们会发现,第二个酸酸乳的最主要成分居然是水,而且其中没有任何水果成分和益生菌成分,它标识上的“果味”和“酸乳”完全是利用香精勾兑出来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当食品配料表中,“水”排在第一位时,“鲜牛奶”排在第二位时,说明该种饮料中“水”所占的比重比“鲜牛奶”多,所以它仅仅是含乳饮料。
  全麦面包——
  盐比全麦粉还多
  全麦食品狭义是指全麦粉所做的食物,广义上也可叫全谷食品,是指小麦、玉米、大米、燕麦、大麦等谷物中全部可食用的部分。相较于精面,全麦食品营养更丰富全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谓"全麦食品"就一定更加营养健康。记者仔细查看了“全麦面包”的配料表,发现其中不少产品的配料表中第一成分却并非“全麦粉”或“全小麦”,而是高筋面粉等。记者在超市购买两种品牌的面包做对比。
  1、低糖全麦包的配料表:面粉、水、人造黄油、酵母、盐、全麦粉,面包改良剂等。
  2、全麦切片的配料表:全麦粉、水、鸡蛋、奶油、无糖改良剂、酵母、盐等。
  第一款面包标着是低糖全麦包,可是配料表的第一项写着是面粉,并非全麦粉,第6项才是全麦粉。说明在该款面包中面粉的含量远远大于全麦粉的含量,甚至全麦粉的添加量还没有食用盐多,全麦只是做了个点缀,有一点影子罢了。之所以标称“全麦包”只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喜食粗粮的心理。
  目前国家对于到底全麦粉含量在多少才算全麦食品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市场上的全麦食品全麦粉含量不一,甚至有些食品中根本不含全麦粉。有些面包和饼干看起来很"全麦",但其褐色的外表是通过添加焦糖色素来完成的,本质上还是高筋面粉产品。有些全麦产品其实就是高筋面粉加上一些麸皮的产物。
  真正的全麦食品应是包含胚芽、胚乳和麸皮三部分的全麦粉。专家提醒消费者,所有面包都添加食盐,糖尿病人和高血压患者不建议多食面包。
  低脂、高钙有标准
  在食品的营养成分上,标识模糊往往是误导消费者的重要原因。虽然超市里满是"低脂"、"低糖"、"高钙"、"高铁"等标榜强化营养功能的食品,但是钙质有多少才算"高钙"?
  “高钙”食品:每100毫升液体食物不得含少于120毫克的钙质。
  “低脂”食品:液态食品,100毫升的脂肪含量应低于1.5克;固体食品,每100克的脂肪含量必须低于3克;而且来自脂肪的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不能超过30%。
  “高纤”食品:每100克里纤维含量达到6克以上。
  “纯天然”食品: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目前食品市场中对“天然”这个词还没有法律定义。很多“天然”食品标签上都能找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氢化油或深加工(非天然)的高浓度玉米糖浆。
  “无糖”食品:食品中的糖包括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双糖、单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所以无论是“无糖食品”还是“无蔗糖食品”,严格讲都是“低糖食品”,绝不是真的无糖。实际上,只有符合糖(指所有的单糖和双糖)在每100克(毫升)食品中含量低于0.5克,才能被称为“无糖”。
  链接:添加剂解读
  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变性淀粉的一种,用作增稠剂、凝固剂。
  三聚磷酸钠:软化剂增稠剂,用作食品品质改良(使软嫩)。
  六偏磷酸钠:膨大剂,另有防腐作用。
  焦磷酸钠、乳酸钠、卡拉胶:增稠剂、稳定剂。
  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防腐剂。
  亚硝酸钠:防腐剂、起色剂。
  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实际主要为了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
  红曲红、胭脂虫红、诱惑红:人工色素。
  大豆蛋白:提高蛋白浓度,作为填充物降低成本。
  除了上述我们介绍的几种以外,常见食品添加剂还有:
  抗氧化剂:常用维C、异维C、茶多酚。
  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
  着色剂: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酸性红、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等。
  疏松剂:明矾、酒石酸氢钾、磷酸氢钙、葡萄糖酸内酯、碳酸钙、小苏打。
  甜味剂:果葡萄糖、麦芽糖、阿巴斯甜、甜叶菊糖、甜蜜素、安赛蜜、糖精。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