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
食品安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该《报告》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的形成机理,着眼于完整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全面考察了食品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子系统,对我国2006年至2011年间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得出了食品安全呈现出“总体稳定,逐步向好”和“进入了食品安全风险相对安全区间”的基本走势。这个结论并非是建立在描述性基础之上的“套话”,而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于数学工具,计算了大量的数据而获得的结论。
既然我国的食品安全进入相对安全区间,食品安全总体状况逐渐向好,但为什么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评价与食品安全风险基本走势相背离呢?《报告》并没有回避这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在调查基础上展开了深度的分析。《报告》对12个省区市的4000多个城乡居民的调查显示,高达40%以上的居民认为本地区食品安全状况表示“一般”,还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本地区食品安全状况“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报告》研究认为,出现背离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民众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大幅提升,对食品安全改善的感受受大众媒体突出关注与快速传播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而大打折扣。
《报告》最值得赞赏的地方就是实实在在地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本质特征,指出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报告》认为,在我国由于食品生产、经营、销售等主体的不当行为,且由于处罚与法律制裁的不及时、不到位,更容易引发行业潜规则而导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何监管食品生产者的行为,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报告》认为,当务之急是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将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最终落在微观层面上,最大程度地优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只有厘清影响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为的关键因素,并实施有效、配套的政策组合体系,才能最终构筑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屏障。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