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详细内容
法律越严格食品越安全
发布时间:2012/12/2  阅读次数:926  字体大小: 【】 【】【
惟有从各个层面都加强制度建树,从各个环节都加强执行力,食品带给人们的就将不再是担忧,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能够让人们吃出幸福的味道。

  “终身禁入”条款重回《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这一事情本身和严苛的法条一样,都引人关注。

  据称,“因食品犯罪被追刑责的经营者终身禁入食品行业”的规定,在草案初审中被删减,在二审中重新补上,且规定得更为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这一出一入,折射出立法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一度犹豫。在寻常观点看来,“终身禁入”的处罚,尤其是对于那些初犯者,非主观故意者,是否过重?对于食品行业发展是否不利?对犯过错误的人是否应该一棍子打死,不再给予他机会?从一般立法理念来看,这样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

  然而,食品安全领域,又是一个非同一般的领域,它本涉及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没有安全,一切恐怕都是奢谈。

  在这个意义上,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法治,不可以等闲视之。尤其是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革,一些人自降道德防线和底线,什么东西好卖就生产经营,管它什么有毒、有害。而这也正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实践告诉我们,当道德底线被弃守,道德原则被放在一边,托住道德滑坡的最管用的办法,就是以法律和制度进行托底。不仅会立竿见影,也能促使人们在思想深处深刻警醒起来。诚然社会教育、道德感化亦是提升食品安全的办法,但效果必慢,而且在安全问题多发时,人民群众不会有这样的耐心,去等待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良知慢慢变好。

  治乱当用重典、当出重拳。当食品安全事件增多,法律和制度本就应当切合这样的实际,以刹住歪风邪气。当民众对食品安全担忧增多,法律和制度本就应当顺应这样的民意。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问题上,法律和制度本就应当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才能让民众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食品安全的彻治,当然具有系统性,不可能靠一个“终身禁入”的严苛法条就能实现。它涉及方方面面,安全问题总容易从薄弱的环节突破,从法律和制度的“短板”处像水一样流出。严苛的法律之剑能够对生产经营者产生有效的震慑作用,但整体性地提升食品安全和质量,显然还是一道更难的考题。惟有从各个层面都加强制度建树,从各个环节都加强执行力,食品带给人们的就将不再是担忧,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能够让人们吃出幸福的味道。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