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详细内容
前三季上市酒企毛利率超苹果一倍
发布时间:2012/11/8  阅读次数:1026  字体大小: 【】 【】【
           73%,这是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白酒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在钢铁、航运等诸多行业忍受严寒的时候,白酒业暴利格外扎眼。要知道,苹果公司本财季的毛利率仅有36%左右,中国14家白酒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是其两倍。而“带头大哥”茅台92%的毛利润,也早把奢侈品巨头普拉达Prada(72%)甩在身后,尽管茅台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是奢侈品。

  2012年9月,沙钢董事长  沈文荣  曾慨叹,卖一吨普通钢的利润不及一盘小炒肉。如果这位“钢铁沙皇”当初选择的是白酒业,今天就不会有这样的抱怨了——前三季度,业绩增长超50%的白酒企业有10家。

  上市酒企前三季收入808亿  毛利超帝亚吉欧

  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总收入再创记录——808亿,这一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2%,净利润增长近62%。酒鬼酒、沱牌业绩增长超过100%,老白干、汾酒、洋河、五粮液、茅台、伊力特、古井贡、金种子酒的增长也都高于50%。目前总市值低于100亿的白酒类上市公司仅有3家:ST皇台、老白干、伊力特。这些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进一步提高至73%。更值得关注的是,赫赫战绩背后企业费用率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提升。

  而今年前9月,国内2000余家上市公司面对的却是增收不增利的尴尬:总收入增长净利润下滑。尽管距年底还有两个月,但白酒上市企业跑赢沪深300已基本没有悬念,这也是它连续第九年跑赢指数。

  在白酒暴利面前黯然失色的不仅有国内上市公司,还有国际奢侈品巨头。

  2012财年上半年,奢侈品巨头普拉达业绩显示,毛利率为71.5  %。今年上半年,高度茅台的毛利率高达93.7%,低度茅台91.6%。除了普拉达,茅台令人咋舌的毛利率和同行相比也毫不“逊色”:全球最大烈酒厂商帝亚吉欧的毛利率,也不过60%左右。要知道,帝亚吉欧占据全球近1/3洋酒市场,拥有全球100个顶级酒类品牌中的17个。

  茅台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曾公开表态,“希望茅台成为工薪阶层、包括拿最低工资的人能喝得起的酒。茅台不是奢侈品,我也不希望它成为奢侈品。”不过话音未落,9月初,茅台又宣布上调出厂价,引来嘘声一片。

  茅台五粮液一批价格回落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白酒企业会一直火下去吗?答案是不一定。

  在经历了数年疯狂增长后,不少分析认为“行业景气高点”已现,未来的白酒行业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理由就是目前部分企业一批价格、零售价有下降迹象,且毛利率也有回落。在政策压力和不景气的整体经济环境下,白酒暴利时代结束。

  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认为,2012  年是白酒业拐点之年,“我们从此不要再梦想白酒有前十年的高增长和高利润,行业整体增速将放缓20个百分点。”他判断的理由是:宏观经济形势放缓、三公消费压制、餐饮消费额增速明显下降、名酒库存增长、批发价下降,以及中秋节旺季销售不旺。

  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名酒一批价格不振,被认为是行业疲态表现之一。腾讯财经在一份北京地区茅台、五粮液价格表上看到,今年10月20日,两者一批价分别为1420元、710元,这两项价格在去年12月时曾在1900元和930元左右。今年夏季市场低迷时,茅台一批价还曾低至1300元左右。尽管9月初茅台宣布上调出厂价,但一批价格变动幅度很小。

  海通证券高级分析师赵勇分析认为,白酒整个行业销售额增速在逐步放缓,预计全年20%左右,利润总额40%左右,预计2013年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今年名优白酒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抢占了很多市场份额,这个趋势将延续,未来几年可能出现名优白酒企业相互抢份额的局面。

  不过,景气回落并不意味着业绩停止增长或降低,白酒行业只是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从“扩容式增长”转向“挤压式增长”,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将继续呈现较快增长,行业集中度随之提高。

  宏源证券分析师苏青青分析,当前终端需求疲弱使白酒厂家在提价时面临着诸多顾忌因素,四季度白酒很难全面提价,在销量和价格的双重制约下,终端销售情况不容乐观。这种销售疲弱将在今年第四季度至2013年上半年,逐渐体现在酒企业绩中。

  野蛮生长造就白酒贵族  多元化经营不易

  对未来业绩的担忧,不影响今天白酒企业的钱包——近10年的野蛮生长,让白酒企业拥有了巨额现金和存款。截至三季度末,茅台拥有货币资金187亿,五粮液258亿、洋河77亿、汾酒25亿。这些白酒贵族一直在思量如何体面地把钱投资出去。

  管理咨询专家王传才表示,拥有大量现金流和预收账款的酒业企业,对外投资、多元化经营几乎是必然选择。茅台股份母公司茅台集团是多元化经营先行者之一,当然,先行并不代表成功。

  中投顾问食品业研究员简爱华这样评价茅台集团多元化,“对实际效果并不看好,由于茅台集团的领导层多由基层销售人员提升,缺乏专业的多元化投资能力,因此涉足的新产业鲜有发展。”

  2000年,茅台集团在遵义耗资2.4亿,建成年产10万千升的生产线。2.4亿,对于如今的茅台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当年茅台集团的含税销售收入仅有16亿。同期金威兴建的啤酒厂规模是茅台两倍,投资却少6000万。难以控制的成本,一开始就成为茅台啤酒的魔咒,终端销售价竟达五六十元。终于在2011年,华润雪花出资2.7亿元持股70%,执掌了这家仅有500余名员工的啤酒厂。

  管理咨询专家王传才如此评价茅台这一投资:毫无疑问它是失败的,啤酒是集中度很高的产业,茅台有两个选择——要么做规模,要么做好细分市场,但都没有成功。

  除了啤酒,今年茅台集团另一项投资也让外界摸不着头脑——出资10.7亿成为贵阳龙洞堡机场二股东。民用机场投资的一大特点,就是投资金额巨大、回报周期长,多年来国内七成以上机场都在亏损。各地机场多是由地方政府出资建设,茅台集团这种“八竿子打不着”企业参与进来实属罕见,国企茅台甚至在执行国资委的使命。

  2011年,茅台集团销售额237亿,2017年规划实现1000亿。这就像一道紧箍咒,让茅台在多元化上负累前行。白酒业专家铁犁评价这一“宏伟”目标时说,“这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通病。有时经营者就是要在官员目标和企业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定合理的目标和战略。”

  后起之秀洋河基酒量成谜  卖酒比酿酒重要

  酿酒和卖酒哪个更重要?如果是由白酒新贵洋河来回答,他的答案很可能是后者。

  洋河前三季度年实现收入140亿,净利48亿,同比增44%和66%;毛利率较去年提高4.6个百分点,达62%。“渠道力最强的白酒企业”、“营销最扎实的公司”,这是分析师给予洋河最多的评价。目前洋河营销网络已覆盖至333个地级市、2860个区县;拥有经销商7000余家,集团营销人员约5000名。

  十年前,洋河还只是地方二线酒厂,现在它已拥有100余亿年销售额、市值超越五粮液。洋河连续7年的净利润增长达到68%以上,但其生产能力是否能与业绩匹配,一直受到外界质疑。

  今年被曝出在四川收购散装白酒后,5月7日,洋河股份董事长张雨柏终于在业绩说明会上承认,公司少量的外购基酒用于个性化产品需要。不过,洋河基酒数量和外购基酒量仍是一级机密。

  今年2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曾组织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洋河等8家白酒骨干企业签署自律宣言,向社会双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市场供应量。但最终,外界也未能如约看到洋河的供应量。产品品质,成为市场对洋河最大的质疑。

  对此王传才表示,洋河本身高速发展的确给它带来了一些困扰,因为基酒建设是跟不上的。不过,对浓香型酒厂商来说,产能不是制约发展核心要素,因为它酿造周期短,勾调技术也较成熟;但问题在于酒品质难保统一。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