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详细内容
能否从“问题胶囊”开始全面排查食用明胶?
发布时间:2012/5/2  阅读次数:1324  字体大小: 【】 【】【

       27日,国家药监局公布药用明胶和胶囊抽验结果。按照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产品批次随机抽样的原则,对18家药用明胶生产企业抽验了166批明胶,检出1批产品铬超标;对117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抽验了941批药用胶囊,检出15家企业74批胶囊铬超标,不合格率为7.9%。(《北京青年报》4月28日)

       果不出公众所料,“问题胶囊”并非此前媒体曝光的9家企业胶囊存在铬超标现象,目前已查出15家药用明胶生产企业胶囊铬超标就是明证,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相关部门抽验的进一步深入,还会有更多企业和更多批次胶囊存在铬超标问题。对这些企业来说是坏事,但对无数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免遭这些毒胶囊毒害的幸事。

       显然,“问题胶囊”早已是一种严重和普遍的“现象”而不是偶然为之,但如此严重的问题,竟然不是监管部门的主动查出,而是媒体记者的功劳。实际上,早在2004年央视就曾报道称,一位商贩表示,阜城的胶全是工业胶,但是90%的全生产吃了。但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阜城县只是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便就此结束,国家相关部门更是没有进行深入追究和全国性的查处。如此被动监管行为,如今终于结出了苦果。

       随着世界各国老龄化加剧,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对明胶用量的扩大,2012年全球明胶市场总消费量将达创纪录的35.9万吨。目前国内有100多家明胶生产企业,获得国家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明胶企业有40多家,药用明胶生产企业有20多家,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明胶出口国。然而,如此之最的明胶生产量,竟然有如此大的监管问题:身为国内最大的明胶生产企业的青海明胶厂,始终面临低价劣质明胶的冲击,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生动案例”。

       其实,对于明胶的生产与使用,《中国药典》有明确规定,如对明胶空心胶囊标准是: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空心胶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然而,媒体报道的情况显示,所有的这一切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具备年产上千吨明胶的生产规模、获得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公然大规模生产以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的工业明胶,“不用化验”、“一般铬含量超标十五六倍”;以这种工业明胶为原料的胶囊生产厂家中,其中更有被称为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的浙江新昌县儒岙镇,其药用胶囊产量约占全国的的1/3;没有对重金属铬进行检测的胶囊,能够直接包装成箱,贴上“合格证”出厂;在卓康、华星等胶囊生产厂,竟然连检测胶囊铬含量的设备都没有……

       浙江省新昌县华星胶丸厂生产线负责人表示,合格和不合格药用胶囊折合到一粒胶囊大约是一厘钱之差。小药企为成本原因使用不合格胶囊,但知名药企却为了这样一粒一厘钱的“便宜”而不惜购买使用,清楚地说明了两点:一是本该有的部门的监管的严重缺失,二是为了蝇头小利导致的道德的血液的缺失。

       有两点可以作为佐证:日前,对日前曝出全国有毒胶囊越查越多的问题,国家食药监局并未对药监部门如何承担监管不力责任作出回答。而在媒体曝出多家药企使用毒胶囊事件后,多家涉事药企竟然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

更蹊跷的是,有细心网友发现,首先在微博中曝出明胶内幕的央视知名主持人赵普,在9日爆料后一直没有再播节目,微博也自11日停止更新,另一微博也只更新至4月10日……所有的这些,都是偶然的吗?
       日前,对问题胶囊事件,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不仅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一个好的药品不单纯靠监管,更要靠有道德的企业家和企业生产。这样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问题是,作为对问题胶囊负有重要监管责任的卫生部门,真的“加大监管力度”了吗?问题屡出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到底有多少不是监管的问题?如此不能从态度上认可监管的无力,不能从惩处手段上加大力度,陈竺所称的“对我国药品、企业家诚信和医药卫生事业要有信心”,显然只是一厢情愿。

       有业内人士称,全国有200多亿元的问题胶囊流入市场,危害不亚于当年的三聚氰胺,“需要彻底整顿”。看来,依然是由媒体首先曝出的“问题胶囊”,又是一个由媒体率先曝光才发现问题极其严重的“三聚氰胺”?要知道,明胶除用于软硬胶囊等药用辅料外,还广泛应用于糖果、果冻、奶制品、肉罐头等食品生产,既然有毒明胶竟然如此多地用于很严格的药品上面,那么,其他的糖果、果冻、奶制品、肉罐头等广泛使用明胶的食品中,是否也广泛地存在着铬超标现象?从这个角度说,相关部门是否应从“问题胶囊”开始,全面排查更广泛的食用明胶的安全?

  

来源:功能食品配料网
更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全球最大的中文功能食品配料行业网站                            

Copyright2010--2022 功能食品配料网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40527-2号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184955935@qq.com   后台登陆     

合作联系:QQ:1184955935  微信:gongnengfood 

关注功能食品配料网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了解更多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